最新目录

黄河大合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传播考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一个有组织的声音过程,并伴随着特定的情感或情绪,这个声音过程的大众传播同时是一个事件的社会记忆或一种心理的社会写真。音乐现象的节奏和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一个有组织的声音过程,并伴随着特定的情感或情绪,这个声音过程的大众传播同时是一个事件的社会记忆或一种心理的社会写真。音乐现象的节奏和结构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1931—1945)的14年中,创作并传唱于全国各地的抗战歌曲,已被收录的有3 621首,署名的词曲作者有1 800多人。①无论是词的内涵,还是曲式的表现力以及两者的结合上,冼星海(曲)、光未然(词)的《黄河大合唱》都被誉为抗战音乐的巅峰之作。

《黄河大合唱》原名《黄河吟》,缘起抗战初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②(以下简称第三厅)抗敌演剧第三队③(以下简称演剧三队)书记的光未然(即张光年)率队两次渡过晋陕大峡谷的黄河时,有感于其汹涌澎湃的气势和黄河船夫奋勇搏击的精神而作的朗诵诗。1938年10月,从法国留学归来并创作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曲和大量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家冼星海,赴位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音乐系任教,随后创作出四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便是其中的标志性作品。1939年5月11日,在鲁艺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出席冼星海亲自指挥的《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个空前的音乐会,毛主席还叫三声好。”④此后,“凡是有人到延安参观、学习,合唱必唱《黄河大合唱》”⑤。

抗战期间,《黄河大合唱》的影响是全国性的。它不仅在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⑥、晋冀鲁豫⑦、华中⑧等敌后根据地被教唱,也在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⑨以及国统区的昆明⑩、桂林?、长沙?、洛阳?等地被传唱。即便远在西北边疆的乌鲁木齐,也于“1942年冬正式公演,人们被有声有色的《黄河大合唱》所感染,点燃了同仇敌忾、奋起杀敌的怒火”?。随着中国远征军的宣传,《黄河大合唱》甚至还远播缅甸? 等东南亚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纪念性质的演出,《黄河大合唱》成为重构中华民族国家叙事的重要文本,以此彰显民族理念、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再现了抗战年代的历史旋律和民族国家的成长标记。

1.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关于《黄河大合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角度把握《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其中苏夏?、严良堃?的研究较为经典。二是从音乐史学的角度探究《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与首演情况,以李焕之?、邬析零?、张安东?等人为代表,其他学者的叙述基本上以这些历史亲历者及其后人的回忆与研究为蓝本;或是研究《黄河大合唱》的版本流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苏夏?和严镝?和查太元?。 三是从文艺美学角度展开的研究,比如王杰、王真从现代性审美出发,探究《黄河大合唱》中“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的历史情感结构?;张晴滟从“康塔塔”的艺术形式出发,认为延安版《黄河大合唱》存在声辞不协和配器缺陷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西混编的观演在新旧更迭的时势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已经被定格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文本,承载巨大的历史记忆和社会情感,把人文地理、社会意识和政治理想浓缩在一部大型声乐作品的韵律中。关于它如何成为一个被传播的文本,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传播的地理范围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

从传播范围而言,杨定抒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的桂林、重庆、成都、柳州等地的演出情况。?徐冬对严良堃的访谈展示了《黄河大合唱》在多伦多、纽约、旧金山、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演出情况和演出效果。?陆铿荣、左超英在《黄河大合唱》在桂林的演唱和首次铅印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其在“抗战文化城”桂林的传播意义。?俄籍华裔作曲家左贞观详细论述了冼星海在苏联的活动和《黄河大合唱》在苏联的演奏情况。?向延生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黄河大合唱》在台湾被解禁的详细经过。?

就传播意义来说,需要继续深化的是能否从《黄河大合唱》的传播效应中提炼出有理论高度的阐释框架。明言从艺术作品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出发,认为《黄河大合唱》的经典化是艺术性、政治性、社会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傅宗洪认为,《黄河大合唱》的经典化过程与政治权力或者意识形态的介入分不开,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的肯定和意识形态的植入表明它的经典建构是一种社会性过程,是艺术制度最终运作的结果。?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710/752.html



上一篇:对出版和出版学科的再认识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订与出版传播百年史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