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乡土歌者的粤语歌曲梦访原创音乐人歌手申仔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申仔,本名陈英华,原创音乐人,毕业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2000年至今先后创作各种风格歌曲500余首,曾获广东省文艺作品评选金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申仔,本名陈英华,原创音乐人,毕业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2000年至今先后创作各种风格歌曲500余首,曾获广东省文艺作品评选金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出版发行个人粤方言专辑《广宁情歌》,2016年开始进行个人作品巡演,2018年组建“广东兄弟”组合,2019年成立申仔工作室,签约广州音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仔是现今广东乐坛极少的坚持粤语唱作的流行音乐人。

读大学时申仔就已初露才华,吹拉弹唱无所不晓,填词作曲屡有涉及。毕业后,他从来没有放下本土音乐尤其是粤语歌曲的创作。近几年更是带动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在粤语歌曲的创作、演唱道路上奋力探索。

刘小燕(以下简称笔者):为什么给自己定义为“乡土歌者”?据我所知,你毕业后在深圳发展,后来为什么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广宁发展?

申: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眷恋,愿意为了发展家乡的本土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现在虽然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着重发展粤语歌曲,但闲时我还是会回家乡务农,在农场搞生产,算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我觉得“乡土歌者”能体现我的这种状态。

那时在深圳工作待遇不错,但作为农民的儿子,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我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大城市与我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格格不入。正好那时家乡广宁文化部门向我抛来橄榄枝,家乡需要能写会唱的人回来,写家乡,唱家乡,为家乡宣传,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回家乡发展了。当时家里人相当不支持:月薪从几千“缩水”到几百,说我“傻”。但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用音乐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即使到了今天,我仍然不后悔当年的选择,毕竟有些事还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笔者: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粤语歌曲的?

申:记得第一次听粤语歌,是在外打工的父亲带回一部卡带录音机和几盘录音带,那时读小学二年级,那些优美的旋律,打动人心的歌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时,收音机里播放的粤曲小调、粤剧,也都让我沉迷其中。我觉得粤语很优美,说话也像唱歌,唱起歌来就更好听了。也或许是我的本土情结很重,讲粤语、听粤语歌,总感到莫名的亲切。

第一次创作粤语歌曲是在广东艺术师范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过几天是生日,拿什么做生日礼物呢?有个同学说唱歌吧。我说:好啊,但是整天唱别人的歌,不如我们自己写一首吧。就拿着吉他创作了一首两分钟的歌曲片段,唱出来,大家都说好听。虽然是一个不算完整的曲子,但我还是把它录下来了,还做了两个版本,一个粤语版,一个广宁话版。后来给歌曲起了个名字叫《自弹自唱》,也出版了。那是我的粤语歌曲处女作。大学时的专业老师王怀坚教授是作曲家,在他的引导下,我大胆开始了歌曲的创作,写了一百多首,那时主要以普通话为主。大学毕业后,去深圳做幼教老师,开始偏向写粤语歌曲。

笔者:粤语歌曲已式微多年,为什么仍然执着于粤语歌曲的创作?

申:粤语歌曲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陈百强,歌词非常美,文采很好,朗朗上口,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歌词都有故事,非常亲切,有一种“唱到了心里”的感觉。比如《念亲恩》《偏偏喜欢你》《喝彩》等,对我的影响都很深。上世纪70—90年代,是粤语歌曲发展的全盛时期,那时候涌现了很多“天王巨星”,粤语歌唱遍全球有华人的地方。现在可以说是粤语歌坛的“冬天”,很低迷,但我始终认为粤语歌曲是岭南文化中很有代表性、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广东人,我觉得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传承和弘扬它。我对粤语歌曲的喜欢是根植在骨子里的!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仍然希望做好粤语歌曲的传承,不希望断层。我希望自己和一批粤语歌曲的爱好者能成为粤语歌曲传承的“种子”。

笔者:你认为自己在歌曲创作哪些方面是被认可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申:首先是坚持,这是同行公认的,其实坚持粤语创作和推广是我的初心,是不会改变的。再一个是大家认为我的歌“有粤味”,“你的歌有广东味,听起来很亲切。”这是听众们的评价。粤语歌曲当然应该有“粤味”。现在很多的粤语歌曲的最大问题是:唱的是粤语,但缺少粤语歌的味道。

粤语歌曲创作最难的是“传承与创新”,怎样保证既有“粤味”,又要有自己的新的东西。很多经典的粤语歌在大家心目中已经形成一个固化的印象,写得不像那个时候的歌的话,听众会觉得“不像”。我试图寻找“平衡点”:既保留“粤味”,又在题材、手法等方面有创新。这是一个工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无论如何,我会坚持下去。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315/558.html



上一篇:我与白玉兰谈谈我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下一篇:中国酒曲制作技艺研究与应用出版发行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