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左起:艾青 庞中华 高瑛 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庞中华的钢笔字,读汪国真远方的诗,至少伴随着整整两代人

左起:艾青 庞中华 高瑛

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庞中华的钢笔字,读汪国真远方的诗,至少伴随着整整两代人走过他们的青春和芳华。汪国真曾经说过:“庞中华先生能够把几千年的汉字和几千年软笔书法形成新的钢笔书法,尤其能把钢笔书法写成书、编成字帖,兴起了全民学习钢笔书法热潮,连山沟沟里的老太太都知道钢笔书法,值得敬重。”

(王保胜 摄)

庞中华出生在四川大巴山的小村里,八岁前在大巴山小村里,山区贫困而闭塞,唯有学校的袁老师有一支钢笔,是穷山村唯一的一支钢笔。他小时候喜欢动手,所以跑去砍一枝斑竹,自己用小刀削了一支竹管钢笔。乡村经济条件虽然有限,但非常重视教育,练毛笔字是普及的,也不像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开毛笔书法课,老师的板书有模有样,不像现在很多教师板书不过关。每个老师第一次进课堂与学生见面时,都会在黑板上写上他的名字,学生坐在下面根据老师的字迹,暗自对老师进行评估,字好即学问好,会受学生尊重,而且孩子们争相模仿,所以培养孩子写字兴趣最有效的就是老师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庞中华的小学语文老师姓黄,板书写得非常漂亮,黄老师成了他的硬笔书法启蒙老师。那个时候学校办墙报,写得好的作文抄在上面“发表”出来,他是抄墙报的积极分子,把同学们文章抄在上面,因字迹工整美观,得到师生的夸奖,这进一步增强了练字的兴趣,总想把更好的字呈现在师生面前。所以练毛笔字很认真,写作业、抄墙报,再用硬笔把所练的应用进去。他从小爱思考,对老师讲的新知识充满幻想,通过看书获得新知,通过动手实践锻炼自己。8岁后,重庆市府工作的大伯接他去城里上学,并让堂哥皖华带他到两路口百货商场买了一支钢笔,七角五分,60多年过去,他仍记忆犹新,当天兴奋,所以把笔一一拆开,研究每一个零件,弄了个明白,再装回去,心灵手巧的他,爱学习,爱探索,爱文学,爱音乐!

在大别山地质行旅中,磨练自己的笔尖。 刘宝鑫 摄

庞先生在读重庆建材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前身)时,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以及民歌与新诗,尤喜当代新诗,艾青、田间、公刘、郭小川、贺敬之,以及重庆的梁上泉、雁翼等数十人,受其影响,开始了诗歌创作,18岁那一年在《重庆日报》上发表了四首80行的新诗。诗歌在他眼前打开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人生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自然很兴奋,高兴之余,他开始琢磨:怎样在传统毛笔书法的基础上,结合钢笔自身的性能,表达出硬笔字的美观呢?于是他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20岁的庞中华大专毕业后来到了华北地质勘探队,陪伴他的始终是一支笔、一台手风琴和书籍。在地质队,庞中华给自己订了两个目标,一是锻炼好身体,二是坚持学习。庞中华还通读了《鲁迅全集》,鲁迅写了几篇文章,提倡中国青年用钢笔写字,因为‘钢笔方便、省时间,让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其中有两篇专门谈钢笔字书写的问题,一一抄下来,1986年出版《钢笔书法简论》(天津新蕾出版社,后来重庆出版社三次印刷)将这些文章都写入在书中。

庞中华还大量阅读了国内外有关文、史、哲以及诗歌、教育、科学类的书,他记住徐特立老人(毛泽东的老师)教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作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分别用楷书、行书、魏碑、隶书等书体书写,这样,他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既不断提高书写技艺,又收获丰硕成果。每天早起先读读唐诗宋词,白天进山干活,晚上就在宿舍里点起油灯,在废纸、烟盒上练字。渐渐地,他发现钢笔比毛笔使用方便,用钢笔同样可以练习书法,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观点,同样具有审美感受。大部分人在使用钢笔书写作为交流工具,而毛笔使用非常少,市面上的钢笔字帖很难买到。于是庞中华为自己定下一个愿望——编写出版一本如何学写钢笔字的书,让中国传统书法的美通过钢笔来表达和传承。在老一辈文化名人江丰(时任中国美协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央美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文怀沙先生的帮助下,第一本著作《谈谈学写钢笔字》于1980年7月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于该书简明易懂接地气,把自己写的诗文用钢笔写在字帖上,比如:“钢笔书法之歌”“铅笔之歌”“圆珠笔之歌”等等,引起读者共鸣,很快成为了热销书。 文怀沙先生赞扬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清秀有致,一丝不苟”。随后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作品》等著作,再次畅销全国。九十年代中期,庞中华的字帖正版发行量就超过了一亿册,重庆出版社的一本庞中华字帖就印了两千万册。有人称销量仅次于《新华字典》与“毛选”。媒体竞相这样报道:“庞中华掀起了全民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潮,当代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222/508.html



上一篇:书以图胜 ——《十竹斋笺谱》出版记
下一篇:《红色中华》音乐史料整理札记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